
"如果我輸了 你還會愛我嗎?"一句句的質問撲面而來,做為開場。每個人都在爭一個輸贏,似乎都只是在確立自己的存在,我要贏,我努力過了,如果事情不是我想像的那個樣子,我的世界就即將崩毀,我不要,努力了那麼久,為的不是這一刻嗎?這麼多身體上的痛苦,到達極限的伸展與拉扯,怎麼沒有帶我來到最美的終點?
"我只不過是犯了全天下投手都會犯的錯"是啊,兩個人的溝通總會有失誤,然後或許表現就每下愈況、狀況不好了。想在跟你的世界裡合作無間,即便出了錯,也努力補救著。投手的身影這麼的標準,背後的投影讓他看起來好高大,動作完美,肌肉線條修長,卻一再被擊出然後失去了和捕手的默契......為什麼會這樣呢?努力了這麼久,卻......
這樣的失落好真實沉重,好像是支持著自己往前的贏球和默契同時間離開了。戰,這是一場戰爭,不是全拿就是全都失去。他在台上告訴我他失去了,我為他流下了眼淚。
然後是那些不耐,規律的動作,又在那些規律中出軌,乒乓球一個一個的擊打,輕重緩急都如同情緒一樣被拋出。被主管責罵著繼續規律的動作,練習、練習;或暴力的揮拍擊出;或是反覆彈著打著...乒乓球是球,也是內心裡的那些沉悶。在一個段落裡女孩倒出了包包裡所有的球,橘黃色的乒乓球也從天花板上傾瀉而出,那是我覺得最美最屏息的畫面。
很佩服這些演員們,他們表現運動的慢速播放,展現了肌肉的力量,拿捏得恰到好處。追根究柢,是對於細節動作的了解撐起了這一切。慢速的投球動作也就算了,慢速的滑壘和跑壘那些實在驚人。還有一段印象深刻的是董怡芬和三個男人的段落,很激烈的肢體對手戲,從輕抱到拉扯,甚至是被摔到地上然後滾了好幾圈。這麼大的動力直接的作用在身體上,毫無保留,觀看的同時心裡也有某些東西這樣毫無保留的被拋、摔、甩出。這些暴力/用力似乎只是偽裝,身體裏頭裝的靈魂並不一定真的強壯,用力的、激烈的動作只是表象,而裡頭藏了什麼?
總得來說,我比較喜歡首部曲。我被那種爭一個輸贏的執著所撼動,還有那些語言中透露出的...掙扎著前進的無助感...這次看"戰"感覺挺有趣,我被不屬於我的經驗所感動,然後掉了很多滴眼淚......謝謝在舞台上爆發力量的這些演員們!
(啊,還有我多知道了一個超強的狠腳色,是魏雋展!)
我看到的其他心得:
0 回應: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