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全力以赴後餘生記

 


離開20天,只要緩下來就想睡覺。M說,恭喜你,這表示你終於正視身體的聲音,它在告訴你它累了。我想我已經壞掉很久了,現在面對創傷後症候群,只是希望這樣睡、這樣哭,可以趕快把自己找回來。

這兩週除了被迫面對過往遺留的洞、每天每天感受自己的沒用之外,在接下新任務的TDP裡頭活力十足的試著創造自己的「有用」。同時感受看什麼都哭的自己:在翻譯名樺跳芭蕾、期待高雄下雪的小女孩的故事的時候,我講到哽咽;在Birdy的伊涵用脊椎的力氣把翎子瞬間延伸的時刻,在自由步滿台的素人舞者一個指令一個動作在大亮的頂燈下呈現每個個體美麗姿態的時刻。兩年前的浮花我也在觀眾席哭到不行:為了這樣的作品呈現在觀眾席面前,我願意做到什麼程度?是不是每天的辛勞痛苦在這個時刻都值得了?但兩年後的現在,我依舊沒有找到答案。

在展覽最後幾天,在展覽廳補上舞蹈聲音影像展,聆聽世揚溫柔的鋼琴彈奏,再度哭了。我是如此願意投入在一個藝術家/製作身邊,全力以赴的支持和陪伴。但在組織架構與位置上,我卻「必須」為了全面平衡,站在適度保護大家的地方,掙扎著評估適切的工作量,而不是加速大家燃燒殆盡。我是如此想成為團隊裡的一份子,發揮自己「會的事情」,潤滑讓機器運轉更順利流暢。但是結果是把自己燃燒殆盡了,機器運轉得順利了嗎?

身邊的美好全沒有機會感受體會,使勁在每天8點上班8點下班的12小時工時裡,擠壓出自己每一分精力,試圖接起每一個球,忙碌奔走卻迷失,失去感受的能力,失去平衡緊繃和放鬆的彈性調劑:睡覺和趕進度都來不及了,哪有時間回顧情緒?

當時受到公開的質疑,於是在心中燒出一團黑色的堅持,咬牙死撐地證明自己,即便流失曾經的夥伴、過往的戰友,當下的目標就是目標,沒有什麼好遲疑的。然後在再怎麼努力都到不了目標的時刻瓦解,看見自己的自不量力,看見自己的渺小,不能面對劇場裡面的一切,懷疑自己的價值。最近被新朋友問了幾次,當時為什麼會調職?是啊,為什麼呢?哪來的自信可以接下重責大任呢?看到了自己可以補的洞,以為盡心盡力將換來甜美果實。看來都是太天真了。而逐步退開看到更大的世界、也同時讓成品離自己更加遙遠,勞動過程的疏離,只剩下對熱情的耗損,「異化」了我與那些美好。

承認我是太單純了,以為組織和職掌是中性的存在,我以為我只是去應徵了一個職位,上任了一個職位。卻在兩年後驚覺,原來那個事件是一個政治事件。我強烈「不解」的感受好似都有了解答,被拋出圈子外也是可以預見、被遺棄也是自然而然。只是最近說太多次這段的歷史了,我太在意了太久。但好像夠了。

Z說,真的朋友,會回來的。

媽媽皺眉說,你不要這樣對我女兒,無限鞭打責難自己很不健康。

還是無限感謝這一路上,在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時候願意相信我的人,願意把我當作夥伴的人。願意說一兩句安慰鼓勵的話的人,願意擁抱我的人。

知道自己還沒好,走了一遭名為「全力以赴」的無間道。需要放過自己、找回身心健康。請自己,再給自己一點時間。

關於先來後到-溫哥華的原住民議題





溫哥華是我第一次來,相對來說是不陌生的城市,我沒想到關於原住民的議題會是首當其衝的文化衝擊。

這次拋下衛武營發生的有趣一切、千里迢迢到溫哥華舞蹈平台Dance In Vancouver。城市裡最重要的舞蹈中心The Dance Centre邀來國際藝術節、場館代表及策展人,為了建立連結、創造機會,策劃正式演出、開放排練、講座等活動。主辦單位也特地提到透過展演安排,希望能呈現出溫哥華文化和舞蹈創作的多元面貌。

首日,在正式開幕式上,一位半著傳統服飾的原住民女士以手鼓及吟唱歡迎來賓。接著幾乎每一場演出開場前都會進行一段表示原住民在這片土地上的重要性的開場詞(land acknowledgements),我估狗了範本,大致如下:
We would like to begin by acknowledging that the land on which we gather is the unceded territory of the Coast Salish Peoples, including the territories of the xʷməθkwəy̓əm (Musqueam), Skwxwú7mesh (Squamish), and Səl̓ílwətaʔ/Selilwitulh (Tsleil-Waututh) Nations.
這是溫哥華的版本,大致意思是我們目前所在地是Coast Salish民族,包括三個族的領土。不同區域可能是不同民族的領土。

和加拿大人討論了一下:這樣的開場是近十年的現象,沒有什麼法律規定,但是在文化藝術圈,活動開始前,都會自發進行。相較於例如蒙特婁,溫哥華這個原本是原住民居住地的城市特別重視這樣的開場。

之前從下屆主辦WSD的卡加利同事聽聞加拿大對原住民的重視,稱原住民族「First Nations」。這次才第一天,就從專題演講的主題安排有深刻感受。聽了幾遍原住民的被壓迫史、語言文化的剝奪,以及文化適切性的議題。

所有的討論都陌生也熟悉,並讓我聯想到幾件事。

臺灣也有原住民,當然年代和背景脈絡都不同,但移民、侵略、強勢文化的打壓、到現在重新反思學習尊重,臺灣也走過相似路徑。但在溫哥華,我感受到全新看事情的角度:我們都是移民,若要談先來後到,是否足夠尊重最早的住民?

以下是我個人聯想
文化藝術上的反思、表達重視(而不是從政策層面重建),重要嗎?
「移民」怎麼處理感受到的不舒服(甚至是倒轉歧視的感覺)?
如同當定位本省外省議題時,有人說是在分裂族群,強調族群重要嗎?

所有的議題都有關聯,總會回到在廣大的人海裡頭定位自己是誰。以及面對「不一樣」的時候,你的態度。

另外就是,當我們把自己定位在光譜的自由、多元這一端,是否真的想得夠深入了呢?


2019.11.26
On Facebook

Buffer Fringe Festival in Nicosia, Cyprus

Buffer Fringe Festival in Nicosia, Cyprus


塞普勒斯,島面積約臺灣的四分之一大,自1974年國土就被兩個政權統治,基本上劃分了土耳其塞普勒斯人和希臘塞普勒斯人。
同年,聯合國為了緩衝雙邊衝突, 在南北邊界隔出了全長三百公里的Buffer Zone。2003年開始,雙邊的政府首度打開邊界,讓雙邊人民可以旅遊交流。
這次是來參加PQ夥伴會議,但因為和Buffer Fringe Festival 的週末重疊,時不時就晃過來屬於UN的Buffer Zone。幾個非政府組織都落腳這邊,而藝術節是由屬於聯合國且位於Buffer zone的Home for Cooperation舉辦。
聽了一場Arts & Community的論壇、看了位在「不毛之地」緩衝區的戶外展演、看了兩場在舞蹈之家的演出。然後就會想這真的很神奇,相隔這麼近的距離,卻已是不同國家。(是的,在臺灣真的毫無邊界感)特別是在緩衝區的戶外展演,參觀完幾個帳篷迷失方向之後,抬頭看堤外的燈火通明,然後瞬間忘記自己是從哪個方向來、哪邊是哪邊⋯
昨晚看的一個舞蹈作品,全長三小時,一位舞者她就一直跳、一直發展,規則是沒有音樂的時候觀眾可以問她問題。有人問到為什麼你用這個作品報名Buffer Fringe,她答,覺得她三小時都在浪費時間、做無用的事,和Buffer zone一樣無用。
我沒有待到最後,不知道全體觀眾有沒有全都下場和她一起跳舞支持她⋯
論壇那天,一位國際講者,塞爾維亞的導演Dijana Milosevic,談她們在做的公車計畫Invisible City:在不同城市把多元族群的樣貌/故事在一趟公車上說一遍,以正面的方式。某趟車上,一位乘客上車,經解釋後知道這是演出,他說,反正你們才不會講到羅馬尼亞的事呢,然後就剛好演到羅馬尼亞語的故事⋯⋯
總之整件事就是迷人到爆炸。也總覺得每件事都跟我的人生/職涯關卡肩並肩地站在一起。
而這還只是Buffer Fringe,更別說好精彩的夥伴會議了⋯⋯

2019.10.29
On Facebook

2017USITT劇場博覽會,駐地心得

從美國St. Louis回來幾天了。這趟非常順利,班機沒有延遲、沒有掉行李,也沒有在路上被飛踢(?)。
簡單寫一下海外駐地經驗分享。
前情提要一下,我們是代表OISTAT國際劇場組織總部至美國參展,我在總部工作,沒錯,是國際組織的「總部」,總部駐在台灣。
這個展的由我們的美國會員中心USITT-也就是美國的劇場技術與設計師協會-主辦。USITT每年都會在不同城市舉辦博覽會,同時也舉辦組織年會、重要會議、課程、工作坊等等。(有被我強迫看到直播的捧由應該都有聽到XDD)
這次OISTAT的攤位主要做的事就是,告訴每個經過攤位的學生、老師或劇場工作者,當你是USITT會員,你就是國際劇場組織會員唷,當你需要國際交流資源就來找我們吧!在參展的三天,我們講了大概有幾百次吧。
先說結論,也是在OISTAT工作快兩年獲得的一個體會:「資源集中有效運用」。
比方說美國這個博覽會,全美各地的劇場人在這幾天來參展、看展、聽講座、參加工作坊和年會。就是「人都來了就多做點事吧」的概念,在NGO組織裏非常需要,因為資源不多,若能結合類似目的,最大化效用,豈不美好?
2017對台灣和OISTAT來說是大活動年,四年一次的WSD世界劇場設計展,台灣TATT拿到了主辦權,七月初北藝大會相當熱鬧。這次在美國,我們用大活動來宣傳OISTAT品牌,品牌也是節慶精神,兩者相輔相成。因為我們的年會也在七月設計展期間舉辦,所以對OISTAT的會員來說,就是「去台灣開會員大會、看展、看演出」的全套行程。
「資源集中有效運用」精神也體現在和國際同事的聊天中;我們知道誰在進行什麼專案,獲得新的資訊的時候,就會開始想可以怎麼串連;知道有人在做劇場歷史資料的臉書社團,跟我們部分的宗旨契合,就開始想能怎麼合作,或是「我知道誰也在做這個,你應該跟他聊聊」,或許我牽了這一條線,就能成就一個新的專案。
距離七月的大活動還有將近一百天,這一趟美國行期間就在心裡默默計數有哪些美國人、英國人、捷克人、加拿大人七月會來參展、開會,這次擁抱再見的時候跟我們說「七月台灣見!」到時候劇場能量絕對滿點。還有什麼資源可以結合的?外國人都來了,我們要給他們看什麼樣的台灣?台灣的劇場活力泉源們,也準備好要交流了吧?這些,每天每天都要放在心裡。

這是我的工作,也是生活。

舞次方舞蹈工坊《普妹的練習》

J
普妹在練習什麼?

《普妹的練習》延續創作者尤似錦跟陳屏妤在2014藝穗節《脫褲子,不需要理由》(*1)的風格,結合了舞蹈跟脫口秀,把女朋友們平常的閒聊話題搬上了舞台。

單身主義的大齡女
透過網路交友的害羞宅女
困在曖昧進退兩難的苦惱女
還不確定結婚與否的輕熟女
求神問卜尋找真命天子的迷信女
不滿現況又不願意改變的已婚女
抵達所謂的終點之後,練習就結束了嗎?

斷掉的紅線是否還接的回去?
故事如有雷同,歡迎對號入座。

托這檔製作的福也好奇用了幾個交友軟體派愛族圓圈iPairTinder(*2)前陣子還乾脆把演出訊息放在個人資料做宣傳但從此之後配對率大減@@不過有天Tinder上的美國人問我《普妹的練習》在談什麼 我回Women's lessons in everyday life. Marriage, family, job, self-identity...。 然後他問Will you talk about the extreme objectification of women(女性被物化)in Taiwan? Women are treated as objects. Told by pop culture and society that they must be very thin and have pale skin. Women's minds aren't respected as much as they could be, people are often only concerned about physical appearance.由於我這次三不五時才去插個花根本無法代答只好到舞團的群組求救

創作者安妮首先發聲 we don't know, that's why we practice....。

舞者琬容 The dance is to point out how women are objectified in Taiwan by exploring the gender expectation of our society in a humorous way.

安妮: 普妹這個作品確實是有講跟沒講一樣,只是把女性的現況表現出來而已,並沒有要對各種不同價值觀做批判 (只有小諷刺但不到批評的程度)。 在脫褲子這個作品我確實使用了很多物化男性的論調,但在普妹我儘量使用中性字眼,強調這是社會的現況。我沒有要物化誰的意思, 畢竟物化這種事..... 這只是人類延續繁殖和維持社會平衡的一種方式而已。 一夫多妻制在以前的社會管用,男主外女主內男生養全家的方式在以前管用,但當社會經濟結構開始改變,性別角色的權利結構就會跟著改變。 所以我對物化的看法就是,我們每個本來就是object沒什麼好吵的。本作品中最物化的部分是化妝嘟嘴穿戰袍,對啊很物化啊女生為什麼一定要奶大? 可是我們看到男生是醜男也不想理人家啊,明明就是大家都在物化對方。

舞者2: 對呀,沒有六塊肌我不會多看兩眼XD
我:中箭+1XDDD
安妮:就說啊~~~~~ 我們哪來資格批評這個社會啦 XDDDDD

--
*1. 2014台北藝穗節的節目之一,請參考
*2. 先過濾掉一些號稱約炮軟體的交友軟體,雖然發現要約的也還是不少,明明都說不約了,但還是會有人加減問。跟原本的生活圈很不一樣,也算是大開眼界。不過工具本身是中性的,使用者的目的動機才是關鍵,也是有只是無聊要聊天或是想認識不同領域朋友的人,只是常常聊著聊著就很難繼續找到話題聊下去。好玩的部分是真的可以碰到形形色色的人,有聊過來台工作的日本廣告導演,遊戲公司3d繪圖師,搞笑演員,調酒師,研究癌症的,老闆隨扈,籃球教練,雜劇團長,還有工程師abc...等等。本來想邀請大家Match me on Tinder(除了男女配對,亦可同性配對),不過自從跟奇葩等級的傢伙交手之後,感覺再無人能夠超越其有趣程度了,所以目前停用中。 在過程中也發現自己沒有因為年紀的關係就變得比較不機車,嗯,這樣也挺好的。小結(1)不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而結婚也是一種人生的選擇。(2)不害怕失去的人是無法被威脅的。



C
從參加的第一檔作品開始,很容易演著演著就把自己給演了進去。Well,這檔很難說,因為狀態傲嬌、迂迴的可以XD
邊嫌棄自己作為客體的「妹」的狀態,一邊滿足他她他它她的期待。回首來時路,已經讓你長成這樣子了,扭曲又怎樣荒謬又怎樣,就在微小的平衡點上練習和周遭的世界相處,和戀愛相處和男人相處。
拍個宣傳照就挑了永遠不會在自拍系列出現的自然照、久違的鏡框舞台、好多台詞、舞者從開排到演出已經不一樣了的感情狀態(?)。我們全都只是普妹,台上台下都是練習。
更何況有各種經典睿智的普妹語錄。‪#‎普妹的練習‬ 超紓壓der。
這次在交大演藝廳
6/25(六)14:30、19:30各一場

T
「普妹」的故事場景如同慾望城市中的瑜伽教室,一處女人雜集的場所,除了婚姻、愛情還能有什麼熱門話題?自08年「女舍」之後,舞次方又一次以女性為出發點編創的舞蹈劇作,8年過去,當年半夜睡不著覺,在床上幻想左手與右手談著戀愛的女孩,現在在舞台上大喊著結婚沒什麼好。
一如舞者琬容所說:「這兩個作品捕捉的已經不只是內容,而是時間本身。」從「女舍」的青春綺想到「普妹」輕熟女的戀愛煩惱,隨著人生階段的推進、社會現況演變,創作者們用作品記錄了時代,而身為觀眾的我參與這兩場女性專屬的集體記憶。
十年之後的妳,將會怎麼看待現在每天滑著交友app「挑菜」的自己呢?但願舞次方能用作品陪伴觀眾下去。本週六在交大活動中心演藝廳有兩場演出,購票資訊請見連結喔。
(照片是女舍2011 永不停止的情人節)

A
當年抱著交不到(甚至不交)男朋友的心態面對認真練舞中的作品,現今抱著6月25號演完要家破人亡的心情面對舞次方的作品。
好,搭配長髮披肩穿白衣又牽著一條紅線的女子,再配上她的眼光,她的眼光,好似好似星星發光的鬼新娘之歌,我的宣傳文應該夠驚悚,快來看舞者們演完可能會家破人亡的作品!!!!

W1
『正妹的世界總是風和日麗,這,我很小就懂了。
大人會私底下讚嘆,某某某真的好漂亮,長大還得了
看到我則是「哎呀!怎麼長這麼高?!以後嫁不出去」
更大一點,我發現女生(殘酷的)只被分為兩種,正妹,以及不正的。
正妹是萬千寵愛焦點,回眸一笑引人臆測
普妹是隱形的,不被看見的
男生抱怨「女生『都』如何如何傷害男人」時
其實眼裡只有正妹,自動無視那些不夠正的不夠美的,千千萬萬女子。
(所以我心底總升起報復的快感)
但這世界上有萬千普妹,姿色普通,成就普通,運氣普通
普妹都在做什麼? 普妹練習什麼?難道練習就會變正?
舞次方《普妹的練習》,誠實爽快有點賤的普妹剖析
像是一點點撕開快結痂的破皮小傷口,一點痛一點點無可取代的爽感。
送給萬千普妹, 「普物普化是科學的基礎,普妹是社會的基礎!」
6/25演出見

W2
【我到底是不是妹】
有天我跟好久不見的大學同窗(異男)見面,
聊到職場上的戀愛。
他迸出一句:「哎呀你不一樣,你不是妹啊,」
我不服:「拜託我跟你同年好嗎」
他煞有其事的補充:「你已經結婚了。妹妹跟妹(ㄇㄟ)不一樣,單身的才可以是妹(ㄇㄟ),跟年紀沒關係]
我又氣又笑:「所以婚戒,就像是佛羅多的魔戒一樣,戴上婚戒的女生,會自動隱形,男生就再也看不見她囉」
他理直氣壯的說「對!」(我為何會有這種朋友啊)

Y
<普妹的練習>---從四歲半就開始
上週排練,姐妹花跟我聊天
話鋒不知道怎麼轉的,端妹(四歲半)跟我說她以後要生寶寶(基本上離題也應該是普遍普妹的能力之一XD)
我問說可以去看她的寶寶嗎
端妹說可以,我還可以帶老公小孩去,而且去她家不用打電話只要按門鈴就好
她會準備食物招待我。
於是我問了棉姐(六歲)以後要不要生寶寶
棉姐堅定地回答,不要!而且她也不要結婚。
我實在好奇為什麼,問了幾次她才說
棉姐:我要永遠跟爸爸媽媽住在一起,不要分開。

雖然姐妹花長得十分標緻,長大後絕對會被歸類在正妹族群
但我忍不住想,普妹的練習不是長大以後的問題,而是四歲半就要開始練了!
原來從小,我們就被這些"女孩習題"包圍,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
<普妹的練習>看來也是活到老練到老啊!
(蕎妹自拍)

認真練舞中A

脫褲子創作團隊全新力作!!
舞次方舞蹈工坊 《普妹的練習》
先別管普妹們在練什麼了,你知道正妹們都在罷工嗎!!!!!
這是一齣關於婚姻,關於社會體制,關於你有多奴
各種政治不太正確的語言並搞到舞者家破人亡的舞蹈練習
舞者們請小心,編舞者今晚整排要改台詞了

(Photo by Nana Chang)
Cynfox,
需要擁有相似方向的夥伴,
熱愛呼吸吐納間共有的默契。
喜歡直來直往,
在生活中也嘗試扮演不同角色。
希望你喜歡我演的舞者/藝術行政。
 
Copyright 2009 CYNFOX on the STAGE All rights reserved.
Free Blogger Templates by DeluxeTemplates.net
Wordpress Theme by EZwpthemes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