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北政四十-我寫的文章

成長在北政
三年悌班 89年畢業生

畢業之後的一年又一年,我還是常常約著三五好友,一同走過政大的濟賢橋,從上操場的旋轉門進到北政校園,在二樓的辦公室間穿梭,一間間登門拜訪,和每位認識的老師寒暄、報告近況。我懷念的,不只是北政國中的校園,更是在校園每個角落發生的點點滴滴;我懷念的,不只是在這裡求學上課的時光,更是和每位師長、同學共度的美好回憶。

回首求學路,就屬在北政的三年對我的影響最大。在自學方案之下,我們學習如何自動自發的安排時間,在課本之外,老師給了我們很多很多參與各種活動的機會。現在回想國中生活,在腦海中浮現的都不是考試和念書的壓力,而是教室佈置、科展、校刊、校慶表演等等活動的忙碌的過程!這些經驗在我的生命中占了很重要的份量。對我來說,北政正是促使我成長的成年禮,在這麼多的活動中所學習到的人際相處、時間安排等等的課題,也讓我成長了不少。

當年的我,上學最開心的事情就是能和同學見面。我們很幸運能在國中這個階段就遇到彼此,我們曾作的傻事、壞事、趣事到今天都還能引起我們的會心一笑。搞小團體、交換日記、戀愛初體驗交織成了每天每天對來學校的期待;而個性迥異的同學、學長姐、學弟妹們,也讓北政整個大家庭中的互動更加的多采多姿。我也很幸運的能在三年遇到三位導師(分別是陳友城老師、楊昊韋老師及李曼韻老師),在幫助我們塑造健全人格的同時也讓我們「適性發展」,過了三年快樂而且回味無窮的國中生活。

再度踏進北政校園,映入眼簾的是曾經每天活動的場所,是練習當大隊長喊口令的司令台,看著班上男生切磋球技的籃球場,打掃時聊是非的日月亭,三樓能俯視校園眾生的走廊邊,每天進進出出的穿堂…,這些地點、這些設施對我來說有了意義,讓我回到北政的時候不覺得陌生。而今年,在我弟也進入北政就讀之後,我告訴他北政對我的意義,相信我也會在他的生活經驗裡認識現在的北政國中!

北政生日快樂!祝所有老師職員們都能身體健康,也祝福同學們能以自己獨特的姿態體驗快樂的國中生活!

心得、反思...其實是運動裡的焦慮

看著大家都在說道理、寫心得,我也有點按耐不住了...

在新竹這邊,也算是有參與到野草莓的核心,但因為從一開始就沒有對議題進行思辨,所以自願當後勤部隊,讓我的夥伴在動腦的同時可以沒有後顧之憂。另外也滿足自己當個資訊人的渴望,實地演練上學期Ilya教的一些軟體。

新竹在清大校園裡靜坐了一週,我感覺起來,真的像是在辦"野草莓營新宿營",白天很緊繃、晚上開檢討會、半夜再準備明天的文宣,而現場各位的發言,我總是覺得有點可惜,沒有辦法好好的聆聽,而對於在群眾間蔓延的議題,我也總是狀況外。



就拿反暴力的牌子的例子來說好了。一開始靜坐我們就做了很多標語牌,其中一個上面寫了"反暴力"。在我第一次回台北要和我母親解釋靜坐訴求的時候,由於被質疑"為什麼只有警察暴力是暴力",我立刻回答說"我們當然也要譴責群眾暴力!暴力就是不對的!"當然我不只說了這些,我沒有辜負一學期的歷史社會學,還是把族群議題、藍綠對立給解釋了一遍,補上一句"這些憤怒都是事出必有因的~要去同理他們的憤怒!"

以上,在當下的情境自己覺得是可以自圓其說的,雖然還是得到了快嘴桂嫂情緒全寫在臉上的反應,但我盡力了。

回到靜坐現場。那個反暴力的牌子,很多人不願意拿,比方說從前被KMT打壓的當年的留學生,我想,那是這類人可以體會的不該去反的暴力。然後在那個星期五的小組討論中,產生了一些論述,這篇有點讓我恍然大悟,喔,原來這個論點可以站得住腳,因為人民暴力有法可管,但國家暴力無法可治,所以集會遊行法需要修正,所以...

但接下來我就看到了許多文章...,比方說"衝組",即便知道了這兩個字怎麼念,這種意象對我來說還是太難以想像。1106那天因為老師們耳提面命,待會被驅離被抬走的時候要如何保護自己,一切都是那麼的輕鬆,不要掙扎,安全最重要,這讓我覺得這不過是一個過程。而1107那天再現場看到大夥兒被抬走,也並不是真的非常緊張(但和我同行的朋友已經快哭了)。第一次的街頭經驗就是長這樣,畢竟自己從來沒有堅持反對過什麼,也不曾用力的討厭某種東西,有什麼需要我用身體去抗爭的?

這是最早的焦慮的來源...吧。

許多文章對譴責暴力的譴責,而我發現被譴責的暴力論述跟我的想像也沒什麼不同,只是我不習慣說出來罷了。能言善道的人那麼多,連聽懂都需要很努力,偏偏自己有時真的懶的動那麼多腦筋,於是就放空了...放出一個空空的腦袋。但這個點讓我焦慮。

好,以上是第一點,焦慮的第一點。或許也就是我腦子裡學生/群眾,純潔/危險的二元畫分,理所當然,根深蒂固。但誰知道?我這輩子也想都沒想過我會因為反對什麼而站出來啊。



最近流行一點一點的寫論點,雖然我沒有什麼論點,但還是這樣玩好了。

第二點呢,可以說是政治潔癖吧。之前在個板上寫過了,但民族主義潔癖跟政治潔癖這兩者我好像還是講不清楚。

我個人,的問題在於,我也曾擔心被綠色綁架。所以總是小心翼翼,期許自己不要沒有主體性的被影響,或是被收編。當然,把層次拉高,我的論點很弱,因為運動的內部總不可能是只有單一的聲音。

至於外部,運動一開始就被人說成綠的。我本人八竿子打不著民進黨,當然覺得蠻可笑的,當然不否認有一些人maybe偏綠,但是如果他的綠是被媒體挖出來的,我好像也不太介意,我發現我介意的是一些大聲嚷嚷的政黨傾向。

這好像也是一整個野草莓的問題。介意政黨傾向就麻煩了,因為你要怎麼說這個政黨色彩太濃咧?畢竟政黨的問題跟歷史記憶綁在一起,今天我們說"戒嚴傳統,全新感受"之類的,就會有人說這是綠的,或今天我們反對的是執政黨,就說我們是在野黨。我只能說這真是莫名其妙!

因為說實話,我根本不知道什麼叫戒嚴傳統,要是知道一點點皮毛的話也是歷史社會學的功勞,但我哪懂人權?一生下來就自由自在的人哪知道被壓迫是啥東東?如果沒有搶走國旗的新聞畫面,只看到群眾警察亂成一團的畫面我也不會想到誰的,什麼,人權。

試著想要把陳雲林來台期間的事件說清楚,偏偏又會牽扯到主權的問題,群眾的問題,政黨政治的問題,或是民族主義的問題,我知道絕對不能說"這事發生完全要某個人負責",我也能說出這是許多原因導致的歷史事件。但這些全部都混雜在一起,變成我的一個大問題。

而在和大夥討論之後,我根本可以歸納,這是"階級"的問題。

我所謂階級的問題,應該是這樣的。我的困惑,或是不了解,是來自我的階級位置。或許就像我前面提到的,生來自由自在快快樂樂的小朋友,要怎麼去同理,或試著理解,某些"限制"下的產物呢?或許是拿起筆來寫的能力,或許是理性思考的能力,或許是對生活對經濟困境的擔憂。如果我都用個人化的方式去解釋,我永遠也進不了社會學的大門(是...離題了)。或左,或右,不是很懂,但似乎一線曙光。



最後,前面提到的一堆問題,拿到運動現場,還是一樣。後來回想,內部也是會有一些路線,還是該說是隱性規則,或許是我不熟悉的,或許讓我不舒服,可能是我不習慣的語言,可能是批判執政黨的態度,可能是批判自己或整個組織的態度(這來自於我個人很愛為群體著想的爛習慣)。

一個例子就是對台北野莓的批判。當然,有人就有江湖,有組織就會有不滿的聲音。但每次我都想,我朋友也在台北野莓裡頭呀,但我又不覺得他/她亂來或胡鬧。

唯一的一次發難也是在CT堅持如果台北不同意新竹人走在一起就不要去遊行了,那時候。我真的只是很天真的想,都答應人家了,為什麼要當不合群的人呢,為什麼連自己人都不配合?

以上第三點焦慮,組織內部的部分,說的不清不楚,但我想我們檢討會之前還有時間讓我慢慢發想的...



最後,在團隊裡的原因很簡單,和我們可愛的學弟一樣,
"還想什麼原因?等到想清楚才要做都已經來不及了啦!"
真的,跟著大家,相信大家,才是最重要的。但一個月來也讓我面對了一些陌生的議題...經歷了隱隱約約的不舒服...。雖然也不知道我這個街頭新鮮人會不會因此更關心社會,但我想,已經是一個契機了吧。



 

地方記憶


從綠島開始
星期一紀錄片時間看了青春祭、白色見證,青春祭是拍白色恐怖之下被送到綠島的政治犯在綠島的經歷,政治犯的心聲。

影片配樂放著綠島小夜曲,我心裡面想到的從2005年暑假DCI的綠島小夜曲,樂府合唱的綠島小夜曲,每天聽到朗朗上口。

想到那年的綠島之旅,談情說愛之外也只顧著看小動物、看壯麗的風景、害怕鬼故事,但卻沒好好的看看人權園區;只顧著逛名產店,接收「大哥的故事」但卻不知道政治犯的故事,卻不知道白色恐怖時代言論自由的鉗制、政治犯的無奈。


到今天的大廟
















對很多人來說這裡是中正紀念堂,這是大家習慣的名稱,威權政體幽靈佔用這麼大一塊地紀念一個威權的政權;對野百合時代的學運份子來說這裡是中正廟,爭取自由民主的廣場,曾凝聚了幾千名學生;對於反對國民黨政權(以歷史來說的)的人們(以及已經習慣了新名稱的人們)來說,這裡是自由廣場,更名造成很大的爭議,爭議突顯了藍綠的紛爭,也突顯了歷史記憶與意識形態的爭奪。



但對我來說,這裡是大廟。




高一橫過吹著風的廣場到藍屋簷側廊打擊組一同練基本;高二大拜拜在廣場搬樂器、和學姐照相;高三看著樂府第九季,心好癢,玩著「你在哪裡?」「我在五十碼」的遊戲;大學一年又一年在大廟廣場曬著太陽、淋著雨、吹著風、擋著寒流,我們團練。

牌樓名字換了,樂府仍在。


從戲劇院,向左看可以看到新光三越,向右除了蔣公之外還可以看到台北101。這是我樂府時期的感動,從早上做操就看著兩棟大樓,
晚上大樓燈開了,而我們還在。




2007年樂生運動之後,我真的為了樂旗隊、樂府以外的原因踏入大廟。

野草莓學運,1107見到學生被驅離之後,第二天我要去樂府探班。我覺得很有趣,第一次我又是樂府人又是參加抗議的人,兩邊跑真的是我從來沒有想過的畫面。













今天又踏進了大廟。1115野草莓全台學生串連誓師。熟悉的環境,特別的記憶,而裡頭也有樂府人:)這對我來說是一個開展的進程,從自身的事務擴及了自身以外的,人權、法律、國家機器、組織、行動、論述、性別,最近練習使用這些詞彙,試著了解然後說成別人聽的懂的話,試著讓社會學上身。

我也希望我可以說我長大了。

而在我心目中,大廟的意義也更複雜了。



文化

上學期期末某課堂上邀了一位老師來,談的是網路上的文化。

那天我和小老闆各自對於那位老師的想法有一些不同意。小老闆不滿的是old school的研究、想法,而我的不滿來自於他強調網路上充斥著低落的大眾文化,使得菁英的東西出不來,但大眾的東西又使得水準低落,是比較麻煩的一件事。

這樣的說法對於看九把刀網路小說,聽網路上素人歌手自己錄的歌,或是欣賞知名部落格文章的我來說。卻不是那麼能夠同意。

菁英是什麼?

這個問題好像很大,但我想問的是,網路上的文化對學生這個年齡層的我們是如此的重要,難道可以輕視他嗎?

雖然真的有很多鄉民是板凳搬了,雞排珍奶準備好來看熱鬧的,但是BBS也不能被概約化成拖垮菁英文化的一種存在吧?

近來看了一本書:《你在看誰的部落格》談的是web2.0時代衍伸的一些亂象。當然,亂不亂,只是一個方向的觀點而已,我以前接收的比較是web 2.0的優點,但是看這本書這樣寫也是挺有道理的,扣連我前面說的,文化的問題好像也是可以從這個角度切入,開放原始碼讓別人在自己的基礎上創作,是讓網路現象亂七八糟的因素嗎?


剛開學,腦子還是鈍鈍的...但這學期修了文化社會學,雖然這個課名的課是修過沒錯,但希望可以帶著碩一以來的一些反思進到這些讀本裡面,如果可以帶著自己的研究問題進來就更好了!!

興趣、責任、未來

暑假剩下整整一個月,除了和家人度過這些時間之外,還是把心放在樂府上。(當然,還有一份報告要費思量...)


如果問我,"練樂府對我來說究竟是什麼?"我可能還需要仔細想過才能回答。說是對12季的念舊才留到今天,好像也對,但是我總覺得也不只是這樣。高中的時候看著學姐們,認識學長們,熱絡的樂府人,看著第九季熱血的練習,讓我也是在桌墊下寫了台北樂府、加上樂府學長的鼓勵小紙條一起陪伴我渡過指考準備期。一考完,期待著打擊營、11季和一切轟轟烈烈的樂府生活,而11季的嘉管也真的讓我非常的過癮,除了這季太短之外,我真的很愛。11季的後半年,休團沒公演真的讓我很傷心,後來的"越"公演又和一群學長姐亂high的演完,接著衝去彰化辦的樂府營,整個讓我充實斃了!

噢,我發現我進入了碎碎念和流水帳的路線。 唉唷,原本只是想要交代一下我和樂府的歷史啦。

12季之前,想著要和QTL一樣,在樂府待個兩年,轟轟烈烈之後就退出。結果現在,也保持參與的狀態到了現在,甚至要再跟一次嘉管。自己覺得真是瘋狂呢~


總之,對於參加樂府的熱情應該是"人"的成分比較多。我喜歡一排小鼓合整齊的感覺,當然,合整齊的前置作業也是充滿正面力量的,從亂七八糟到控制之內,進步的感覺,練習再練習,雖然我們只是瘦弱的女孩們但是也可以很帥氣!

我喜歡鼓棒揮動的線條,均勻打點的聲音。
我喜歡壓力大把人壓到谷底然後又在一次表演中釋放,發現自己的努力把自己帶到了不同層次...
我喜歡享受表演的感覺,自信取代了擔心,攫取觀眾的注意力!

在某個標準下,我不能說自己是個樂旗迷、Drum Corps迷、打擊迷,因為我並沒有時常觀賞精典的表演,研究I&E(個人賽)的花招,或是把強隊的練習譜打的滾瓜爛熟。如果沒有團練的話,我甚至半年沒有碰鼓棒(今年三月到六月大概就是這樣)。對我來說,當團員的時候,我絕對會把分內的事做好,有趣的練習或許會平常玩一玩,但是我也不會主動的作一些技巧上的突破。我喜歡的打擊分部練習不是讓我自己變強,而是一群人一起變強。雖然不知道為什麼我現在沒有和打擊的組員們建立超級親密的友情(這應該是我自己問題...),但是我真的很喜歡一群人一起努力的感覺,喜歡一群人都很積極的練習時光。


打擊對我來說是什麼呢?
我喜歡很有節奏感的自己,在管樂團、去跳舞的時候我的節奏感都成了我的神兵利器。我想要嘗試爵士鼓、或許打垃圾桶的街頭藝人,想要表現自己,想要發揮和節奏感相關的一切。

雖然我不常為自己譜寫未來,但可以很確定的是,我的未來一定不會放棄在生活中填充關於這些興趣的活動,當然我現在還沒有辦法確定是什麼,因為現在我都放不下XD。現在的接觸,和"有沒有用"根本沒有關係,只是為未來有品質的生活打下基礎,最原初的動機也只是讓目前的生活更加多采多姿。


如果我說出:"練這些,以後有什麼用?"這種話的話,我只是在擔心自己空白一片的未來或是夢想或是規劃,在談興趣之前,真的已經把該負的責任完成了嗎?唸研究所以來,發現生活不應該只有興趣和唸書,接觸了更多的人、事、物和知識,生活似乎有更多的可能性讓我去選擇,但我卻循著原本的路徑,做自己最有把握的事。

對未來的規畫呢?什麼時候要經濟獨立?是不是應該要關心社會?我缺乏的太多了,時間卻又只夠我做一定量的事。在取捨之間,我猶豫了,我煩惱了。在反思之後,卻不見有行動。

我看著所謂"別人"突破了自己,做了我覺得酷斃了的事,邊羨慕卻也繼續瑟縮在自己的小角落。我擔憂的是這些。

奧運棒球

今天斷斷續續的看到中華台北vs.中國大陸那場棒球,雖然我真的看不太懂,但是看到九局下半3:3要守住不要被贏走還是緊張的叫出來,雖然那時候在家而且旁邊只有我爸,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自high什麼。

下午看到游泳項目的頒獎,才想到頒獎時會播放一遍金牌選手國家的國歌!突然超級期待快點奪金啊~這樣就能在匪區演奏了!

歐~真是太期待了~快得金牌吧,集氣!

台北樂府招新中-打擊組網宣

台北樂府打擊組招生中

台北樂府官方網站上也有相關資料喔~

莫札特

學期中的讀物-->莫札特:探求天才的奧秘。微觀的社會分析基本著作課堂上,老師曾說伊里亞斯對於個人行動以及社會結構的雙元對立有其獨特的看法,而以這本書作為一學期課程的總結,但礙於時間,並沒有指定閱讀並且討論,所以我把它帶回來台北想說有時間就讀讀看吧~

也因為回了台北,有時間進行看電影大作戰,於是在看完書的導讀之後以電影「阿瑪迪斯」作為了解莫札特的開頭囉。阿瑪迪斯是莫札特的middle name,而這部電影主要也是以關於莫札特的稗官野史所構成,不但將另一名音樂家薩里耶塑造成對莫札特忌妒又心機的對手,更將莫札特英年早逝的原因歸納為薩里耶的陰謀。


(阿瑪迪斯電影中用來開場的音樂:莫札特25號G小調交響曲 很有fu!)

電影長達三小時,而莫札特在陰謀下的死因也讓電影的情緒感染力迴盪許久,當然,其中片中許多偉大的作品也是聽的很過癮啦(不過除了魔笛夜后那段之外我都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耶,真是對不起我參加許久的管樂社:p)。

而再回到伊里亞斯寫的莫札特的時候,對於時代背景、莫札特的個性也就有了基本的了解,甚至會有畫面跑出來,似乎電影裡的莫札特跑出來了。

(電影中經典的笑聲XD)

好啦,重點不是笑聲,重點是對於時代,在貴族下討生活的時代的樣貌好像比較清晰了,或是對於莫札特生命的最後幾年的困頓更能夠想像了。而伊里亞斯把這些總結成個人的以及社會的兩種面向,除了告訴讀者莫札特個人困頓的原因(喜歡的作品不是當時受歡迎的),更深挖這些原因到觀眾、貴族、社會大眾甚至時代的品味。

說實話,我書才看了半本,詳細的心得或許看完再來寫囉~

近況..

眼看著上一篇網誌的時間已經是大半個月前寫的了,也意識到暑假已經過了一大半。和室友走在學校感覺自己已經習慣了沒有公車的校園,每天走出寢室吃飯、上山去研究室然後出學校吃飯。整個很習慣了暑假悠哉的生活...。

雖然號稱悠哉,但我還是沒辦法安心過暑假...,原因是我還剩下一個報告(抖)...,雖然說是開學前交就行了,但是整個是連題目還沒有呢!杞人憂天的當下,我卻還是沒有開始預備看書,畢竟想要暫時享受一下空閒的暑假~

今天,雖然聽說是閃光節,但是我睡到快中午之後開始看小說,吃完午飯又和小孩去打羽毛球~回家前在租個電影和小說,整個是太享受了!雖然無法過閃光節有點哀傷(我還跟我娘說農民曆寫今天不宜出遠門...)但是難得的放鬆還是很開心的啦!

上個週末在忙著樂府的團練,而原先剩下的暑假也決定貢獻給台北樂府,好好的享受一個熱血的夏天。現在的狀況是急迫性的任務取消,長遠型的任務還沒出生,所以暫時沒有熱血的夏天了~但是閒不住我呢,已經決定每週去上爵士(是跳舞喔)的課啦~昨天也臨時決定要去上一堂HipHop!真的是閒不下來耶!希望把身體搞的每天痠痛,體力也會變好肥肉也會減少囉~

其實雖然這個暑假有三個大報告,但其實好像也沒少玩耶~樂府出隊就已經兩場了,又去了宜蘭玩,昨天也衝了南寮漁港,之後沒要去上海了但是可以安排別的行程了,比往年出遊的機會還多呢!旅行有助放鬆身心,留下美好回憶,雖然我也常常覺得騎機車之旅適合一男一女單獨出遊:p但和朋友一起也是相當不錯的~

把握暑假。

接下來的暑假-樂旗隊!

最近因為建中去義大利世界樂旗大賽得第一名的大新聞,似乎樂旗隊這個名稱會大放異彩一陣子。我只能說,建中樂旗真的很幸運!十七歲的年紀就熱血的享受一群人有共同目標的樂旗隊活動,並且在國際比賽中獲得佳績!好青春啊!相信一定是眾多有樂旗隊學校的學生羨慕的對象吧~(我就覺得如果我高中就有出國的機會豈不是太爽!)

不過這篇文章的重點卻不是樂旗界的這件大事,倒是想說說我又重回樂府的懷抱了:p。在三月多的出對之後一職沒有參與團練以及出隊的我,被中華職棒團的大陣仗再度吸引,哈哈,應該是說,好久沒有能夠擁有這麼多觀眾的自high機會了,不把握怎麼行呢? 九月的上海行更是讓這群三年多沒有踏出台灣表演的府胞(哈哈當然包含我)期待到不行!

從大一到現在,如果連這一年有點距離、漸歇的參與也算進來的話,也已經第五年了,是第五個暑假。與樂府結緣都是因為高中時候的教練以及學姊們,不過,這不是這篇的重點,我可以考慮以後再來說說(請叫我"蔣當年") 。

我跟我娘說,在我同學紛紛打工、唸書的暑假,我居然要開始花那麼多的時間練樂府...整個是很不知死活。當然啦,在碎碎念之前我可以先反省這是階級的問題、是資本的問題,不然我哪有本錢不去打工、哪能有這種膽量不好好唸書寫報告不煩惱未來,但是在反省之後,我還是必須說這是我個人的選擇,然後我還是得為這一個選擇負責。我選擇壓縮我唸書的時間,當然,犧牲的應該是品質,但我應該得犧牲更多的娛樂,原先的電影、逛街、吃飯、聊天、出遊等等等等,似乎也只能放棄(因為我覺得必須為期末報告負責...)。

為什麼練樂府值得我付出那麼多呢?

加上高中的時間,和打擊的相處時間長達八年。台北樂府,當然不只是一個社團,而是一群人一起完成一件事的豪氣萬千。以前的跑步、做操、練腳步、練圖、背鼓背很久、以及那次深刻的tour...太多了,同甘共苦以及最後的成果,全部刻在我身上變成一股精神。我甚至跟我室友王大樂說:那接近一種宗教。

當然,我相信我心中的精神和你的,和他的,我是說和這些府胞們心中的樂旗隊不是一樣的,我不是真的愛常常欣賞DCI的表演也是被standy數落過的,但是我有自己的一套關於練樂器、或是團練、甚至濃縮成「練樂府」的一種態度。

現在去練習的原因可以很簡單,因為這是我熟悉的地方,我很容易handle住我的表現,缺陷也都是在可以被理解的範圍裡,而不是苦思不解的無法突破,或是處於一個搞不清楚狀況一直出包的狀態中。總之,在樂府,我是比較有自信的,我當然是說和現在的研究所學術生活當中比起來。

我想盡量運用2005 tour時的標準,互助、紀律、自我要求、push ups、注意教練的指示、之類的,對我來說那就是Drum Corps真正迷人的地方,我在一個框框裡,我是一個表演者,我可以和身邊的夥伴一樣讓觀眾無法分辨、整齊劃一,也可以high到讓你印象深刻;我的貢獻會讓整個團隊整個表演都加分了;就算有私人的問題,也不會影響到團體,至少是說團體的表演;就算有私人的意見,我期許的是用反映的方式解決。

大部分的時候,我喜歡我的夥伴。當然,那麼累或是那麼密集的練習,總是會有情緒不好的時候。但我還是很珍惜這樣一群人一起努力的感覺!而在全表演結束之後,下場後觀眾的一聲聲"Good Job!"讓是讓我爽到作夢都會笑,想要給每個人一個大大的充滿汗臭味的擁抱!

好像說太多了。這是我的台北樂府、我的樂旗隊生活,當然我完全接納不同的信仰、或是態度。九月上海行,讓我們攜手創出更好的表演!!

燃燒樂旗魂!!!!

遲來的新相機試拍文~

遲到的程度大概是新相機都不新了的地步。哈哈,買相機已經是快要兩星期以前的事了,在我使用了兩天之後,可愛的panda機就和小朋友環島腳踏車之旅一起去墾丁了...不知道可愛的相機有沒平平安安回家呢?

這次和買筆電一樣,我娘都把挑選的任務完全交給我,有鑒於我對這種東西真的沒什麼辦法,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不問問別人,所以我都習慣依靠PTT的3C相關的板,這次依賴的就是DC_shopping板囉~

總之,在瀏覽各式文章之後,買了Fuji的z100,主要原因當然是因為他長得很可愛啦XD(原本想要的是咖啡色的,但因為實體看起來是暗紅色,很像某個牌子的煙盒,就覺得不太適合我了...)黑白的耶,真像熊貓...cute~

買了之後回家就開始拚命的研究啦,小孩還跟我爭說相機不是只屬於我的,要一起用...=.= anyway,我們就開始試拍啦。之前家裡的數位相機是超級老舊以及畫質很差的一台,所以panda機的多功能以及相較之下無敵好的畫質,讓我跟小孩都超級興奮的!立刻開始進行自拍的活動~



2008_0626新相機試拍0002
以及試用新功能的活動~
這是同時拍有閃光燈與沒有閃光燈的功能:


沒有閃光燈







有閃光燈!







然後還有一些奇怪的功能,比如說"網拍",可以把四個東西合在一張照片裡。






或是"鮮豔" (看起來很鮮豔吧~)






那天宵夜團的時候祉倫貓還教我使用美術館模式,不閃光燈以及沒有聲音的模式,整個讓我第二天音樂會拍得很開心(順手!),也很努力的自拍~




新相機也讓我能充實我的flicker!
歡迎光臨~  http://www.flickr.com/photos/cynfox/

最近的生活

理論上,我已經放暑假了。這學期的課已經結束,學校裡面走來走去的學生變少了,上山的校內公車也因為暑期的工程而不再一路開上人社院。

但是呢,對我來說,六月底的這個時間點,似乎只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這個階段裡,我有三個期末報告要交,而繳交期限最晚的一個,是在開學前交

每個期末報告都讓我不安。除了堆積的書單之外,問題意識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對理論的不熟,概念操弄的技巧不佳,雖然我每天去研究室念書,但目前為止只是塞進了一些瑣碎的知識,也或許只是常識,有點沮喪。

最沮喪的點,應該是過了一年卻沒有明顯的進步這一點。我知道自己的不足,但卻無法向前推進。修了一年的課,看了那麼多的指定讀物,我懷疑有多少成份真正成了我的社會學的sense,看過的東西是否就如耳邊風,一閃即逝?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不喜歡這種感覺。DT師說,只有在不斷的說當中才能知道自己真的要說什麼;小老闆也說,寫部落格吧。或許我必須在不斷的說不斷的寫不斷的想才能整理出自己的一套,就像寫方法論proposal的時候看著二稿剪剪貼貼一些資料,才能開展出三稿的新意。

那就寫吧。反正是如此的習慣自我規訓。雖然不用交咩某給老師但是自我要求的寫吧。社會學的想像、用位置思考、critical。

社會資本與社會網絡

今天在政大聽了一場演講,是林南老師對於他們最近一個研究計畫的報告,應該也是林南成為政大名譽博士的一個系列活動。


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是在熊老師的課堂上(似乎大部分社會學家的名字都是在熊老師課堂上聽到的XD,當時也不記得,但在聽了四個學期之後似乎還算熟悉),關於社會網絡的一切也是。社會網絡研究的是人與人的關係,之前看過《六個人的小世界》,談世界上任何兩個人之間的關係,最多只要透過六個人就可以摸的上邊,形成一個小世界。我們和所有人的距離都是如此的近。


運用到社會資本的概念上,人際關係(白話一點,親朋好友)可以成為我們的資源。舉例來說,我可以透過我的親戚或朋友幫我找到工作。如果我有親戚或朋友在當大學教授、企業老闆或是立法委員,我就擁有高的社會資本,可以幫我找到比較好的工作。這就是社會資本。



但是呢,不是每個人都認識這些高聲望高地位的人耶。所以,Granovetter 的弱連繫理論就提到,比較遠、比較不熟的朋友,更可以幫我們找到工作(成為資源)。


以前我們會引申到一句話,其實我不是很喜歡:人脈就是錢脈。因為說的好像交朋友就是為了以後要利用他一樣。今天也有人針對這個問題提出疑問,只有工具性的嗎?還好,其實也包含情感性的。但我想,社會資本的理論主要是用來分析效用、資源的,所以我們比較不能預期在這裡看到關於情感性的分析。


另外一件有趣的事是,林南老師在研究的是美國、台灣、中國三地的比較,發現美國的朋友關係是「純朋友」,也就是在介紹的時候,可以說:「這是我的朋友」,而不用加上關於「如何認識的」這件事。而比如在台灣就要加一句,是我國中同學、同鄉等等。這個「純朋友」讓我在第一時間想到謝國雄老師的「純勞動」...接著又浮現了一堆我們創造的以純開頭的東東...(純喫茶...?)這個概念還真是好發揮。接著我也想到了自己的朋友關係,好像真的都會介紹是什麼階段的同學和關係耶,不過接下來就立刻出現兩位政大的「朋友」都屬於無法歸類的朋友,哈哈。


今天潛入政大還挺開心的,演講雖然不是全都聽懂,但覺得挺有收穫的!雖然我還是很北七,但是我覺得和以前比,是比較聰明的北七了!

Social Media in Plain English


什麼東東"in Plain English"都會是好玩的小影片耶。



這兩個是介紹社會性互動媒體~

都超級可愛的啦~

令人焦慮的未來

這陣子又不知為何的在想未來的事,或許是因為學期末將近,一年的碩一生活就要接近尾聲了。方法論的研究計畫會不會變成碩論題目?要簽哪個指導老師?幾年可以畢業呢?暑假要做什麼?這些通通都變成煩人的議題,在我享受片刻安逸(回台北或是玩樂)時還是來煩我。

上星期回政大和親愛的張老師聊了天,也看到了碩士生可以有的態度的另一面,不知道怎樣濃縮我們的談話,但是務實點對我也是有好處的啦。畢竟我已經是無知的來到一個風花雪月、沒人會為我設定未來的路的世界,如果漫無目的,真的是相當的對不起自己啊...。

那天回家也和蔣老師聊了一下方法論的碩論題目。沒想到蔣老師思緒清晰都有聽懂的說。雖然我現在已經忘記他給了我什麼建議,但是還是相當程度的穩定了我的信心。我和蔣老師抱怨說我潛在的老闆建議我從理論下手,做一個理論探討性的碩論。蔣老師問了我寫過潛在老闆的哪些term paper,我說就是理論性的統整報告,結果蔣老師相當肯定"統整、分類"作為一項能力,並且推斷我的分類能力讓潛在老闆欣賞。

這學期雖然很對不起我潛在的老闆,畢竟上他的課但讀物沒有一本好好讀完,term paper也還沒有題目,但今天和他聊我方法論proposal三稿時,他說我的問題也漸漸成型了,讓我大大的增加了自信!對小老闆的感覺也是差不多的,雖然有意無意會打擊到我,但是真的很多人都很用力的在幫我!

如果我還有藉口,就太說不過去了。於是今天訂定著暑假的讀書計畫,希望在寫期末報告、玩樂之餘,真的可以把這學期該讀的資社經典好好的念一念。就算我目前的知識背景真的是零好了,一個暑假也能提升到小學的程度吧!就算真的是一個北七,也要朝比較不北七的方向前進。

不就是這樣嗎?

好久不見Goffman

想當年大學時代用了很多次Erving Goffman劇場理論,也相當的期待微觀念到Goffman先生的作品,但是為什麼我念得如此緩慢呢?

這次念的原典是Frame Analysis,是Goffman後期的作品。用一句話說可以這樣說:人在生活中的行動並不是完全沒有依據的,而是根據不同的框架(Frame)來進行的。Goffman說了
生活像一場劇院,但在劇院之外我們也有停車場 衣帽間;在面對面的符號互動之外,還有更廣的脈絡。
在我只讀了introduction之後的胡亂猜測:以往我知道的Goffman是劇場理論的,談的是persona、表演、前台後台等等,但現在念的這一本是他最後的作品,所以或許他想要補充之前比較沒有提到的,結構的那部份,不過這個結構並不是組織、制度什麼之類的結構,而是互動鑲嵌在的結構。

說的不清不楚,或許幾週之後可以更明白的表達。

今天看Introduction看到Goffman用後設(反身性?)的方式分析自己的文本,覺得這位大師還挺幽默的...不過身為讀者的我快要崩潰了倒是真的。

好多好多

方法論reading、proposal、微觀、資社presentation、資社小作業...。

已經快要一整個學期我都投資在把方法論reading看完這件事上,但卻在最近才發現:我整個是犧牲了很多其他作業才能達到這個成就啊...。 我很需要被push,但又在不斷的被push當中不斷的挫折。特別是關於我自己。到底要什麼、夢什麼、喜歡什麼、敢做什麼。當這些都沒有答案,又一點突破都沒有的時候,我這一學年也不過是在知道更多社會學、訓練了論證能力、知道怎樣寫咩某這些向度上有了成長。但關於我自己,我還是不了解。

整個很憂鬱、很沒力。
然後就開始做一些放縱的事情...。

清大肢創社2008舞展~

http://blog.youthwant.com.tw/nthublc

WOW ~

時間:2008/5/22 (四)
18:30入場 19:00演出
地點:清華大學大禮堂

97樂儀旗觀摩

http://tw.youtube.com/watch?v=fsh_pD63rgs



上上星期六去看了大拜拜

原本抱持著"反正都沒有認識的人了,不如來給各對打個分數吧"的心情 。想要仔細分析一下每一隊的優缺點,結果到了下半場某一些學校的時候,精神就渙散了...

不過還是來說點心得好了..

我除了兩隊國中表演的時候跑出去看景美熱手之外
其他每一隊都有看到

一開始,中正預校,
可能是我原本對他們沒什麼印象吧,所以看到的時候蠻驚豔的
兩隊軍校,另一隊是陸軍官校,樂隊都相當的多,
所以表演比較精彩,音樂的部分比較high的起來。
中正預校的打擊很多小visual,加分
陸軍專科學校編制讓我有種看division 1的錯覺
打擊也未免太多人了吧...11顆小鼓...
另外,旗隊不錯整齊(對肢體比較沒有印象)

然後就是親愛的景美小妹妹
人有點太少,哭哭,樂器也不亮,哭哭。
曲目是最近聽很多的藍色狂想曲。

主要的心得是不知道是設計的問題還是譜的問題(還是執行的問題),沒有高潮, high不起來,害我一直在期待都期待不到。 (可能接在百人大樂隊之後表演也是一個因素)
(然後 話說推文提到的景美solo我好像只有一點點注意到...)
然後battery怎麼只有四個人呢...真難過。旗隊雖然有用球啊 大旗那些,但是沒有太印象深刻。

接著是中山。我還是覺得隊服穿褲裝比較帥氣呢...
然後...樂隊不是很有印象...只記得打擊是一個比景美正常一點的編制..
可是為什麼一二三木頭人之後第二首就全部下鼓打前排了呢...為什麼...
不過比較起來,第一首的設計比景美好一些...
這樣說是因為第二首就不知道怎樣拿來比了...
中山的旗隊我會給他們best colorguard 又夠性感又笑容滿面也不錯整齊。

建中...可能因為前一天看到某個部落格出現花痴建中的文章,
所以就期待特別高,那天看覺得沒有我預期的強,
但是現在重看影片,想想還是全場水準最高的一隊了。
不過我想那天我對他們評價沒特別高,
應該是因為我都在看旗隊在幹嘛吧....
另一個原因是基本步伐我原本預期會是完美,科科,
結果有一些不是很整齊的步伐、或怪怪的間距。
打擊也不像我想像當中的帥氣(這可能跟上一屆給我的厲害到不行的印象有關...)
不過設計真的是相當用心...真是希望看到每一隊都這樣有特色呢...

我有跳過什麼嗎,接著講松農好了。
(中間那幾隊我恍神了...)
有受旗隊教練影響所以旗隊分數挺高的:p 呵,
整齊度不錯啦,設計也相當有趣,而且旗隊小朋友有記得要笑喔,
只是希望可以看到全隊的設計感,啊啊啊...

最後講北一好了,
先說,經歷了許多隊老梗的儀隊...再看到北一女...
我真想知道這些學校的儀隊同學心裡在想什麼...(先聲明我沒在說景美:p)
想要有完美的表演,不就是要練習再練習嗎...
看到很好的演出...不就是要自我要求、追求嗎...

anyway,我也只是一個想看到好表演的觀眾罷了XD

北一樂儀旗...對不起我到最後已經渙散了...
記得打擊是小鼓五個...感覺似乎是不錯的編制,
也不像以前有刻板印象說北一打擊比較不精緻之類的
有個不錯的印象嚕~~~
然後旗隊道具也換太多樣了吧....

要看那麼多表演然後評論真的還蠻累的
DCI的評審真是太強大了...

最後兩個心得
1.很多都是憑印象寫的...可能只看到某一部分,也或許是缺點比較凸顯,
因為剛剛再看影片的時候又覺得其實各隊都有還蠻不錯的地方~~
2.希望所有學校都變、再變強~然後讓我們有好表演看,
也對樂旗隊活動有更多的期待~科科

舞展外拍@清大校園



我必須坦白的說,我是個自戀的人。
所以對於要拍照這件事,絕對是非常歡迎的XD。今天起了一大早,天氣也非常的配合,是湛藍的天、陽光普照的日子。所以我們一群女孩子們就吵吵鬧鬧的、邊聊天邊輪流讓帥氣攝影師學姊和小小決定我們的景和劇情。
在清大走了一圈,我一定要再度的稱讚我們學校景色優美~然後被帥氣攝影師誇獎很會演的時候,還是暗爽了一下!(想說我是受過樂府訓練的呢,當然愛演!)
然後在說了我想搶戲之後,就和正妹同學拍了比較親密的鏡頭...天啊,真是太害羞了~不過據說相當的唯美呢。還有躺在草地上的呦~我只能說,要是我是T也一點都不奇怪耶~不知道為什麼就如此自然的摟著一個女孩~
因為只跳了一支舞,所以希望能在影片中多搶點戲囉。然後,相當期待看到照片的那一天:p

FaceStat

Twitter上看到的有趣的網站,可以上傳照片然後供網友評價和評分:p


有對照片裡的人的描述、年齡、性別、種族等等向度,然後主要會來評的都是美國人,哈哈~

這張是我比較早上傳的,結果發現描述都是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後來一張照片更是被形容成鬼鬼祟祟的(sly, sneaky),大哭,只好安慰自己,在美國人眼裡鳳眼女孩不會是正妹XD

然後東方人的年齡會被估小我覺得還蠻符合common sense的。這真是一個瞭解美國人如何給臉孔打分數的網站啊!

網址如下:
http://facestat.com/

Garfinkel關於陰陽人的討論..

還在和Garfinkel先生的作品搏鬥,雖然我每次都沒念完...,但是還是有一些有興趣的點啦!

這禮拜讀到第五章,雖然我只看了一半,但是他的研究對象是一個雌雄同體的人,也就是陰陽人(Intersexuality),在決定做女性之後的passing過程。Garfinkel想要了解的是人們如何建構自己作為某一種性別的general law的過程,透過一個十七歲後才確定做女人的人才能看清其過程。

故事的部分很有趣,或許是我覺得很驚人吧。 然後討論時,利菁的例子就被我們拿出來說了XD。雖然不是很了解這位主持人到底有沒有引起大眾的注意(還是只是我沒有注意?),但走紅至今,社會的接受度並沒有想像中的低嘛!(結果我查了查新聞,案例似乎並不少呢...看來是我的問題!)

另一件事,我剛剛同時查了維基出現的變性另一個例子(唐鳳)也嚇傻我了呢。不過這就跟雌雄同體、陰陽人不一樣了!

我特別在哪?


 好像一直困在這裡,雖然沒不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書還是照念。但是我也曾經在苦讀兩天之後,驚覺自己居然可以忍受那麼無聊的兩天、滿足於小小的進度完成。

 但是真的感覺到自己活生生的、大大滿足的,卻都是一些虛無飄渺的娛樂性的活動...,跳舞、跟樂府表演...其他就只剩單純的休閒:聊天之類的。

 到底特別在哪呢?在這樣的生活之中,蝸居新竹,耍宅耍自閉,意義在哪裡呢?

請叫我 愛自拍女孩



閉關兩天念書...

加上家裡電視壞掉...

非常的悶

但是我...

完全不甘寂寞...

展開了自拍系列...



而且...夏天到了

開始覺得我的頭髮有點多有點長了...

立即的結果是...成了師姐的髮型啊~~




噗哈哈哈哈

已經如此正經了這麼多篇

來點幼稚的吧~

畢竟這才是本性XD

英文的所謂排比句

微觀在讀Harold Garfinkel,雖然英文的字都不難,可是為什麼我無法把他們組合起來變成有意義的文章?

他寫英文有個習慣,就是形容詞一用要用很多個,逗點逗不完。舉個例來說,... happened differently- or in contrast to or contradiction of -what the members to ...啊這幾個不是差不多嗎...有必要這樣嗎...

不過Garfinkel俗民方法論的破壞性實驗(Breaching experiment)還蠻有趣的。有沒有人有興趣在自己家裡扮演一個客人,來研究自己家人的互動,以及家人對於這樣腦子壞掉的扮演有什麼樣的反應?

鄉民和部落客的差異

鄉民不是重點啦...其實我是想要說說普通部落格經營者和部落客的差異。

原本對部落格的想像大概和BBS個板一樣吧,就是一群朋友定期收看,然後想到什麼寫什麼的一個地方。如果是我的板,我有我的規則,我要一行文、心情抒發、意識流抽象得很、酸酸的諷刺別人,似乎就是我的自由。我可以每天都有一篇一頁而以的文章,我可以寫我的心酸寫我的憂鬱。我可以讓閱讀者又更知道我一些,即使只是一小部分。

然而部落客讓我看到不一樣的文字。討論時事、科技和軟體小技巧,或是與國際的網友連結。太驚人了。

我也知道,其實部落格的風格是多元的,連光譜都稱不上(畢竟也有人寫歌、貼影音、翻譯DCI文章,XD~)但這樣的差異已經讓我思考再思考,到底我想要走向個什麼樣的路。

目前則是一個邯鄲學步的階段:學什麼不像什麼,而我也失卻了原本的風格。原本的風格是啥咧?哈哈,大概像我之前無名部落格一樣吧,充滿個人感情、或反思、或上課小感想。而現在這裡充滿"偽"資訊社會學的文章卻又不真正有什麼價值...。

難耶。

部落客實作

往往在上完早上的資訊社會的課,才會很積極的查一些資料、在自己的部落格上經營一些東西。

今天上課最大的感想是:怎麼這個領域光是知識的部分就這~麼的廣闊。但卻在社會學中算是個邊緣的領域?總之是個好衝突的感覺,感覺自己是在門口窺視資訊社會學、跨了一隻腳進來的新手,但已經看到在裡面的人的無奈...。

Anyway,還是不能光反思、不行動。所以我以部落客實作來努力變成一個資訊人XD

所以今天繼續在我的del.ici.ous上張貼有興趣的資訊。另外,也在覺得我的部落格好寂寞的情況下,放了一些小工具,像是動物時鐘(它有十二生肖可以選耶,酷斃了)以及統計訪客數量的計量板。部落格上的小工具叫做widgets,還有很多不同可以embedded在部落格上的工具,我要繼續研究然後讓我的部落格超級豐富!哇哈哈~~~~

親愛的家人們


離家唸書之後才知道家的溫暖...

春假回了台北,今天回了石牌的奶奶家,原先以為要很多人齊聚一堂的(笑)結果是跑去和堂姊玩電腦遊戲...哈哈。

很久沒回台北,原先一直覺得很煩人的爹,不煩了,碎碎念的娘,不碎碎念了,調皮的小孩怎麼看都好可愛。而且我回台北的家之後,就每天"被照顧",有幼稚化懶惰化的趨勢!

噯,總之,今天和親愛的娘以及親愛的小孩到公園玩耍了一下,就留下了美好的紀念XD。

話說我家小孩現在也很會自拍了呢~~

哈哈~

態度的典範轉移..

這篇是想要說,對科技的態度啦。
典範轉移的部分...,只是因為方法論的課困在典範轉移裡面,所以故意濫用這個詞一下...。

今天我和士傑談到了我的困惑,也就是開發了Twitter這個新工具之後,我的朋友們又都沒在用,這樣一來玩起來很空虛耶,每天都在自言自語...。
士傑給了我很有趣的啟發:為什麼我只限於和自己本來就有的朋友互動呢?這樣的工具不是就是讓我能夠和其他人互動嗎??
說是有趣的啟發,不如說是對原先有的態度的一種顛覆。原先想像的網路就是日常生活網絡的延伸,而並不打算踏出那一大步,和原先不認識的人對話。如果我跨出了那一大步,對我自己來說就會是一個很大的典範轉移吧...

鵝毛筆

今天鄭小波先生約了大家看電影,
片名是 鵝毛筆
幸好小玟昨天有提醒我這是可能會不蘇胡的電影,我提早查了資料。也預料到會有怎樣的場景出現...所以本身覺得電影還不錯。

電影的主題是關於法國著名也備受爭議的情慾小說家:薩德侯爵(Marquis de Sade),的故事。

當然,這不是我習以為常的有Happy Ending的那種故事,電影想要說的是違反宗教的道德,關於性的事。所以也有了大家沒什麼好下場的結局...。總之,看完的感覺和之前看香水的電影有一樣的感覺,就是"怎麼會這樣..."。或許可以說是一種不幸的總合,也或許可以說是一種反社會的人格要如何在社會生存呢,的淡淡的哀傷。另外發現,這兩部電影都是場景在法國的電影呢,以後要仔細觀察一下這些電影了。:p

對於鄭先生集合大家看這部片的動機,覺得非常有趣。但每個人對這種電影的想像和期待果然是不太一樣的呢。關於"性"的話題,還真不知道用什麼態度去面對...

於是我就開始練習用Twitter了

雖然沒朋友的狀態有點怪...
雖然那應該是網路重度使用者在玩的...
但我還是玩到了好晚...

嘻嘻 學會新科技

Twitter

告訴你什麼是Twitter 如何使用的小短片
相當的不錯!



另外,這個Twitter,我是已經註冊了啦。
但是呢,
第一,我沒有國外的朋友需要降子聯繫。
第二,我為啥要隨時讓別人知道我在幹嘛??
第三,是要打英文的嗎(抖)?
以至於讓我退卻加上懶的用了。
還真是個資訊界的負面教材啊...。

資訊爆炸了啦

借了好多書沒看,
積了該讀的網頁,
留著沒思考完的問題。

雖然不是被排除,
卻希望自己沒有這些可以取得的資源XD

今天就這樣吧。

放空。

宏觀!要宏觀!

這好像是我最近的焦慮。

看了一些資社研究,
加上我原先對它的想像,
完全都是從一些經驗現象切入,
再連接到理論的研究。

然而上個學期在這裡得到的衝擊,
卻讓我覺得,社會學不只應該是這樣。

大學體驗到的,
對社會學的想像都只是我喜歡這個題目而做,
但在這裡,卻似乎應該要有更多的社會關懷。
不管是對不平等 制度的停滯 等等的討論,
但資訊社會學要怎麼樣切入這樣的關懷呢?

前兩天和所長談了一下,
他提醒我要把資訊社會當作如同資本主義社會一般,
是社會的重大改變,
如同社會學家解釋社會變遷一般,
把資訊社會放進這個脈絡裡談。

所以,在討論資訊社會的現象時,
別忘了所受的社會學訓練,
社會的現象可以被類比到資訊社會,
用來理解資訊社會的現象。

當然,所長談到的很大一部分是在這學期"資訊社會"課程中,
開宗明義就談到的。
但所長一番話讓我重新整理了這些要點,
而期許自己,如果把自己定位在研究"資訊社會學"這個領域的話,
絕對不能忘記把自己放在原先社會學的知識體系中,
也千萬不要鑽進這些太貼近生活的經驗現象裡。

說是這麼說,豪氣萬千,
但我目前仍然很焦慮的在思考我的方法論題目XD

線上的批評

生活中口耳相傳,
我可能被告知有人給了我負面的批評。

而在充斥部落格與個人版的我的生活中,
卻有個現象,
就是呢,
看著別人描述著自己的生活,
有人卻產生了不以為意的感覺,
而開啟了批評的路徑...

其實這只是個瑣碎的事,
但網路讓我們和這麼多熟識 不熟識的人取得聯繫,
是否會讓自己更在意別人的看法?
而必須處處小心翼翼?

又或著,線上,不過是線上,
與實際的批評不能相提並論?
而部落格或個人版的場域又是另一個影響因素?

生活經驗,小小思考。
Cynfox,
需要擁有相似方向的夥伴,
熱愛呼吸吐納間共有的默契。
喜歡直來直往,
在生活中也嘗試扮演不同角色。
希望你喜歡我演的舞者/藝術行政。
 
Copyright 2009 CYNFOX on the STAGE All rights reserved.
Free Blogger Templates by DeluxeTemplates.net
Wordpress Theme by EZwpthemes
Blogger Templates